College Chinese: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and Writing (I)
Instructorteo shi siang
Department––
Credits3
Last Offered Semester113-1

Average Rating


 Quality
5.0
 Easy A's
4.0
 Freedom
0.5
 Workload
3.5

Not offered this semester

Coconut Chen12/30/2022, 05:11

Quality

Easy A's

Freedom

Workload



📌 Course Contents
探討不同時代有關性別的文學與電影
本學期從古典開始(如少年金釵、霸王別姬)
到近代一點的小說(如白先勇的作品)
再把視角拉到整個東南亞(教授是馬來西亞人喔)
去探討性別議題在文學中的呈現
並且以文學的角度切入,去探討與人的關係

📌 Teaching Method
教授在上課前會先把一些文本丟到網路上
這些文本要在上課前先看過
不看在分數上不會有太大的影響
但有機會會聽不懂教授上課在講的內容(我覺得會有點可惜)

教授的上課基本上是以那些文本出發
後面再去衍伸出社會現象
所以這堂國文課不會非常detail的去研讀文本(比較像是當成一個背景知識和研究對象)

另外教授的課堂會非常鼓勵大家發表意見
無論你的意見長成什麼樣子都非常歡迎被說出來
只要敢講,就算再荒謬,
也可以去討論為什麼這句話很荒謬
不用擔心講錯話會怎麼樣
是我這學期修到最喜歡在上課發表意見的課沒有之一

📌 Course Materials
教授自編上課講義和用書

📌 Assignments and Exams
心得:
基本上每個禮拜都會有心得
這個學期的玩法是這樣:
必須至少寫七次
然後在這七次中會採計分數最高的五次
那萬一沒有寫到七次(假設寫了n次)
就是取最高的 n-2 次心得下去除 5
心得每次500字起跳,但個人覺得不會太難寫

Podcast:
只要和這堂課主題(aka性別有關)
想錄什麼都可以
然後外帶一份1000字左右的宣傳稿
除了知識量以外
娛樂性也很重要(教授會希望我們錄得不是很學術的東西,而是你會願意在回家路上廳的那種)
期末要交,大概會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弄
會開放大家互評

探究與書寫:
學校規定,沒啥好講的
但題目會是全班共同討論出來,基本上都會和性別有關

📌 Grading
先畫重點:這堂課沒有考試,小考、期中、期末都沒有

原則上有課堂參與分(基本上每堂課都會點名,但這堂課不去上真的大虧)
然後每個禮拜要寫心得
最後期末會有Podcast
以及探究與書寫(學校規定的)

課堂參與分:
嘿對,準時出席就有基本分,好棒
然後教授偶爾會有三分鐘描述文本的環節
以及在問問題的時候主動回答,或者主動提問
這些都會被放在課堂參與分裡面

剩下三樣放在下面的作業、考試方式~~~

📌 Reviews & Feedback
如果是想要上一堂不一樣、好玩的國文課
如果對於性別議題有更多想了解的東西
這堂課實在是五星推爆!
(阿雖然聽說本來就很難選上了XD)

至於心得的部分
這堂課是我這學期就算重病也會很想拖著身子去上的課
每個禮拜都很期待在禮拜二下午去上這堂課
整堂課毫無睡點
只要願意投入在課程中,就會有很好的上課體驗

Quality

Easy A's

Freedom

Workload



📌 Reviews & Feedback
轉載自 PTT 作者 ID: bobbyho (BobbyHo)
哪一學年度修課:
109-1

ψ 授課教師 (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,以方便收錄)
張斯翔

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(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/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)
共同必修

δ 課程大概內容
香港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華文文學

香港:
橫跨 97 移交前後的認同變遷
如何從殖民地成為「資本主義的傭兵」

馬來西亞:
華人與馬來民族主義間的宗教、族群、語言衝突
馬共的發展脈絡及華人在其中的角色
禁忌的異族、同性之愛

新加坡:
脫離馬來亞聯邦、建國歷程的華人性
華文教育的困境與文化符碼
新馬人民之間的互動、流動與困境

小說文本:
董啟章《繁勝錄》(香港)
陳冠中〈什麼都沒有發生〉(香港)
賀淑芳〈別再提起〉(馬來西亞)
陳志鴻〈腿〉(馬來西亞)
黃錦樹〈魚〉(馬來西亞)
英培安〈不存在的情人〉(新加坡)
謝裕民〈安汶假期〉(新加坡)

電影(課堂上播放):
王家衛《2046》(香港)
雅絲敏.阿默《Sepet》(馬來西亞)
陳哲藝《熱帶雨》(新加坡)

Ω 私心推薦指數(以五分計) ★★★★★
★★★★★


η 上課用書(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)
沒有特別用書,每週指閱文本都會有掃描檔在 NTU COOL 上

μ 上課方式(投影片、團體討論、老師教學風格)
投影片為主,極少量板書。

老師親和力極高,鄉民梗跟很緊,偶爾問問題台下沒反應的時候會主動cue人。

每週三小時的課,通常第一節課的前半會先閒聊最近的時事以切入當天主題,第一節後半
加上第二節會補充該週文本的時空背景、歷史脈絡,到第三節課開始文本細節的拆解與討
論。

σ 評分方式(給分甜嗎?是紮實分?)
每週文本或課堂心得:50%(寫六篇取五篇,每篇 10%)
期末小組 Podcast:25%
文章競寫:10%
課程參與(出席率、討論參與度):15%

應該算是紮實偏甜,心得亂寫分數絕對不好看、上課沒發言也不會有參與分

ρ 考題型式、作業方式
無期中期末考。

每週心得可以從當週文本或課堂上的內容出發,需要設定一個關鍵詞並且圍繞該詞發揮,
字數 500 以上;如果有翻過文本、該週有去上課的話基本上不太會寫不出來,就算沒有
自己的創見也可以參照課堂上提過的詮釋角度寫。

期末作業是四到五人一組,錄一個 20—30 分鐘的 Podcast 節目,主題完全自定,但還
是要圍繞著一個中心議題層層推進討論,純幹話節目分數應該不會太高
這學期 Podcast 有小組做過的議題:站立喜劇、核能發電、廢服學、健保、星座,包山
包海。


ω 其它(是否注重出席率?如果為外系選修,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?老師個性?
加簽習慣?嚴禁遲到等…)
這學期大學國文不能加簽(但 109-2 開放了)
會點名(而且第一節課就會點)

文本要讀
文本要讀
文本要讀

Ψ 總結
這學期的主題是離散在港、新、馬的華人作家與華語語系文學,核心的課題即是辯證
「華人性」到底該在臺灣的國族建構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,重新反省我們談論「華人」
這個字眼時究竟在談論些什麼。

我自己覺得上完這學期之後,著實能跨越中國對於華人符碼詮釋權的壟斷,看到更加多樣
、複雜、生命力強大的世界華語文學的面貌,以及座落在偶爾交錯卻又截然不同歷史中的
作家們,是如何操作這套相近的語言系統,說一個屬於他們困境的、離散生命的故事。

退萬步言,就算只把它當作單純的小說鑑賞課,也能透過這門課來認識很多可能這輩子都
不會接觸到的港新馬作家。

老師的研究領域是馬華同志文學,109-2 會開中國古典到近代的酷兒、耽美文學,推薦大
家修起來 owo/

--

原文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NTUcourse/M.1610993447.A.FF6.html

Not Detailed Enough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