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Behavior
Instructortien-i tsai
DepartmentDepart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
Credits3
Last Offered Semester113-2

Average Rating


 Quality
3.5
 Easy A's
4.0
 Freedom
4.0
 Workload
2.5

Class ScheduleSerial NumberCourse Number
Wed 6 7 8
45698LIS3041

Quality

Easy A's

Freedom

Workload



📌 Course Contents
2/21 課程介紹
2/28 [放假日不上課]
3/6 資訊行為的基本概念:從Hartel’s iSquares談資訊是什麼
3/13 資訊行為的基本概念:資訊使用
3/20 資訊行為的基本概念: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
3/27 資訊行為理論綜述及生活實例
4/3 瀏覽、資訊偶遇、資訊焦慮與使用者的資訊取用
4/10 期中考
4/17 人格特質與資訊行為:談五大人格特質與資訊行為
4/24 認識資訊行為研究者Fisher, Savolainen, and Sonnenwald
5/1 情境脈絡中的資訊行為:你我的資訊視域與資訊世界
5/8 從資訊行為觀點談小說及電影(一)
5/15 從資訊行為觀點談小說及電影(二)
5/22 檔案使用者的資訊行為:檔案專精能力模型與其在資訊
5/29 期末口頭報告
6/5 期末口頭報告

📌 Teaching Method
講授、課堂討論

📌 Course Materials
老師自備PPT

📌 Grading
1. 課程參與(包括課前準備、出席、小組討論、影片欣賞與各種課程活動作業) 30%
2. 期中考 30%
3. 期末報告(包括書面報告30%及口頭報告10%) 40%

📌 Reviews & Feedback
老師上課偏無聊,但課程內容蠻有趣的,老師人也很好!!

Quality

Easy A's

Freedom

Workload



📌 Course Contents
1 2/22 課程介紹 分組名單
2 3/1 資訊行為的基本概念:從 Hartel’s iSquares 談資訊是什麼
3 3/8 資訊行為的基本概念:資訊使用
4 3/15 資訊行為的基本概念: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
5 3/22 資訊行為理論綜述及生活實例;認識資訊行為研究者 Bates, Chatman, Kuhlthau, and Wilson
6 3/29 瀏覽、資訊偶遇、資訊焦慮與使用者的資訊取用
7 4/5 [放假日不上課]
8 4/12 期中考
9 4/19 人格特質與資訊行為:談五大人格特質與資訊行為
10 4/26 認識資訊行為研究者 Fisher, Savolainen, and Sonnenwald
11 5/3 情境脈絡中的資訊行為:你我的資訊視域與資訊世界
12 5/10 從資訊行為觀點談小說及電影(一);電影賞析筆記
13 5/17 從資訊行為觀點談小說及電影(二);脈絡訪查
14 5/24 檔案使用者的資訊行為:檔案專精能力模型與其在資訊素養的應用[講者:臺大圖書資訊學系博士生王翊宇];資訊行為研究發展趨勢與相關應用
15 5/31 期末報告
16 6/7 期末報告

📌 Teaching Method
老師講解授課,下課前常有討論活動。

📌 Course Materials
教師自製投影片

📌 Assignments and Exams
所有討論活動的作業都不算分,但可能會被老師當作出席率的依據,有預告要做課堂活動的週次,最好不要缺席。有兩次個人作業(電影欣賞&資訊世界圖),都很簡單,記得準時交就好。
期中考就是很典型的圖資申論,以大方向的題目為主,考理論應用+少量名詞解釋,比較重視舉例。
期末小組報告有兩個方向可做,A方向是選擇一部電影,嘗試透過資訊行為理論詮釋劇情;B則是以資訊行為為題目,撰寫一篇研究企劃書。可想而知,A是比較熱門的選擇,不過這學期罕見出現一個小組很有企圖心的選擇了B。個人覺得A主題雖然操作相對容易,但老師評分時也會更注重細節,最好要挑選合適的電影,套用理論時才不會顯得過於生硬。理論絕對不是塞愈多愈好,要能夠合理解釋電影情節,才會被老師接受。
這門課有小組互評,據我所知老師是真的會參考,所以如果組內出現混分仔,就請在期末好好制裁他們!但整體而言還是沒什麼負擔的一堂課,加上天怡老師又很溫柔,很適合早上剛被資組燃燒完的人來修復一下。

📌 Grading
1. 課程參與(包括課前準備、出席、小組討論、影片欣賞與各種課程活動作業) 30%
2. 期中考 30%
3. 期末報告(包括書面報告 30%及口頭報告 10%) 40%

📌 Reviews & Feedback
這門課就是從前的資訊心理學,但原本的名字太容易誤導人,終於改成了現在這個比較貼合課程主旨的名稱。課程簡單來說就是介紹資訊行為相關的學術發展,透過老師設計的討論活動以及期末報告,嘗試套用甚至實踐資訊行為理論。由於資訊行為本身就是界線曖昧模糊的學科,因此這門課作為導論,沒辦法有太多深入的內容,不過天怡老師會提供很多生活化的例子,並結合老師在學界的觀察,幫助大家進入狀況。總之,雖然是必修,但是一門沒有太大門檻,可以輕鬆看待的好課。
Not Detailed Enough?